阿里广袤辽阔,笔直的柏油路一道通天,行驶于其上的车辆匆忙来去。而在那个“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在山脊褶皱、深沟险壑中才有人活动的踪迹,那里才尽是通途。
象雄,最古老的部落
在聂赤赞普以前的西藏古代社会,曾有一段延续时间较长的“小邦时代”。《贤者喜宴》和《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所列当时较著名的“十二小邦”:象雄、藏、罗昂、森波、吉、贡、娘、达、亚松。到了公元前2世纪,西藏三大的部落联盟象雄、鹘提悉补野、苏毗形成,这说明象雄可能是以原“象雄小邦”为基础,在不断兼并和征服周边小邦之后发展起来的。因此,象雄便是形成年代最早、历史最古老的部落。
但象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尤其是早期象雄,大约只是一个较大、较松散的部落联盟。《五部遗教》称“一切象雄部落”,说明它是由众多部落组成。《玛旁湖的历史》也记载,当时除象雄王室外,还有“象雄十八王”,并对每个王及部落首府都有详细记载。而且现今对于象雄的考古,并没有象雄文字的发现。
象雄最初的地域,据格桑丹贝坚赞所著《世界地理该说》记载,分为三部,即今天的阿里、拉达克等地为“内象雄”,卫藏等地为“中象雄”,多康等地为“外象雄”。这说明在吐蕃和苏毗两大部落崛起以前,古老的象雄曾一度拥有以西藏北部和西部为中心的非常辽阔的疆域,并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可以说象雄是自小邦时代之后,西藏高原形成最早的文明中心。
虽然古象雄王室的势力是否曾扩展到这样广阔的地域,目前还缺乏证据,但象雄的势力范围最初可能包括了后来吐蕃部落的一些地区。但在吐蕃部落兴起后,象雄疆域便随之缩小。藏史《佛法铁柱》记载:“象雄与吐蕃,以后藏之卡日阿为界,藏西北大片地方皆为古象雄之辖区。”
象雄灭亡的传说
在吐蕃王朝最伟大的君王松赞干布时期,其把政治中心由雅砻河谷经甲玛逐步迁移到了现在的拉萨,开启了强大的吐蕃王朝。然后,目标就对准了曾经较悉补野强大许多的象雄。
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夹在两个权利中心、两个男人中间的萨玛噶,成了政治筹码。她是象雄的王妃,却又得不到国王的宠爱,只能孤独守候于玛旁雍错旁的宫殿中,按照哥哥松赞干布的意思,最终和哥哥里应外合,结束了象雄王朝。
这个故事源自《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之《赞普传记》。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他年轻的时代,象雄的势力还非常强大,松赞干布便将妹妹萨玛噶嫁给了象雄王李弥夏,作为政治联姻手段。但萨玛噶嫁给李弥夏后,因象雄王本能的防范与警觉,对她避而远之。最后,受到冷落的萨玛噶毅然离开穹隆银城王宫,住在了东边的玛旁雍错。
终于有一天,王兄遣来的使者金赞芒穹从东方而来。金赞芒穹向萨玛噶问候礼毕,萨玛噶则以一曲长歌,一顶女帽,一串松耳石作为赠答。歌曲太长,其核心歌词大意是:
“上部北方的草原上,有一头凶猛的野公牛,从山谷里传来呼喊声,从谷口处传回应答声,这时从卫地射来一支箭,把野公牛杀死了;虎肉正挂在铁钩上,有窥伺者盯着了,如果不火速来取,过了明天后天,就落于鱼鹰和水獭的嘴里了;一条很大很大的鱼啊,能抓就抓住吧,天上的银河和地下的水,相距虽远也连在一起,沿着河水就可以越走越近,往上走就可以直达天际……”
这歌仿似谜语,但经金赞芒穹复唱,松赞干布马上听懂了。而萨玛噶赠答的松耳石和女帽,更像是激将法,暗示“哥哥若敢攻打李迷弥夏则为英雄,配得上戴英雄才能享受的松耳石,若不敢则如胆怯的妇人,那就戴一顶女人的帽子吧!”。早有灭象雄之意的松赞干布,便立马起兵,一举消灭了象雄。
李弥夏中部的行宫设在当惹雍错边的穷宗山,至今还有遗址可寻。萨玛嘎告诉松赞干布,李弥夏每年1月15日,会在穷宗祭祀苯教的神湖当惹雍错。那时候兵力不足,防备也比较松懈。另外从地理位置上看,穷宗离松赞干布蓄养兵马,以父亲姓氏命名的兵营“囊日”不远。从那里发兵,极便于突袭。
于是松赞干布趁李迷弥夏在穷宗的时候,开始发动军事行动,并最终让这个以大鹏鸟为图腾的国度,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象雄消失了,只留下依稀背影,以至于那神秘的王城“琼隆银城”,相对于今天的西藏更像是一则传说,还缺少统一认识。
象雄都城的争议
对象雄的研究,学者们多从苯教的典籍入手,能够得出琼隆银城的大致范围,位于今阿里噶尔县和札达县两县交界一带。琼,即大鹏鸟之意;隆,隆巴,意指山沟或山谷沟坡地带,“琼隆银城”合起来,意思约等于“看起来像是大鹏鸟的银色城堡”,其藏语称法是“琼隆威卡尔”。那么,“琼隆银城”到底在哪里?
对琼隆银城的描述,最早当属萨玛嘎对使臣唱诵的密码诗歌,“琼隆一银堡寨”、“外观是险峻山崖”、“苍白又崎岖”。现在学界众说纷纭,但最主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是在曲龙村,一种认为是在卡尔东。
认为琼隆银城在卡尔东的观点,主要依据的是公元8世纪的苯教大师占巴南喀出生在噶尔县门士乡的卡尔东,而且在遗址西边米左右的山上,发现一处据说是占巴南喀的修行洞。卡尔东有一处城堡遗址,三面临水,后面是长长的山脉,当地人就把它称为“琼隆卡尔东”或“琼隆威卡尔”。
而当你登上卡尔东遗址就会发现,在这里正好可以远眺冈仁波齐神山。在卡尔东遗址东面有一开阔地叫“星托”,意思是田地,哪里有着大量根种过农田的遗迹,说明曾经有过肥沃的农田。在遗址北边,更是发现过一处规模相当大的古墓群。
但走进曲龙村,由村西头直下象泉河到达北岸,一座巨大的古城堡便巍峨屹立在眼前,它与背后的山峰浑然一体,如果不仔细的观察分辨,你会以为这就是一处危崖乱石。而整座山体两侧的银色山壁均匀延伸,就如一只大鹏的“双翼”,中间山脊突兀的一个尖顶,就如大鹏高耸的头和喙,其形态就给人一种“琼隆银城”的既视感。
而曲龙与琼隆这一名,也都是藏语khyunglung的音译。沿着路边摆放的令人目不暇接的玛尼石,更是有着众多记录刻石缘由及历史故事的。村里的老人们,也口口传唱着一些古老的歌曲,似乎是一些记录。
遗址的考古发现
年,四川大学考古系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联手,在卡尔东遗址采集到大量早于佛教时期的文化遗物。其中包括居住遗迹、古碉楼、防卫墙、暗道、祭坛等多组建筑。另外还有陶器残片、石磨盘、铁铠甲残片、铁棘藜、铁镞、骨雕等生活用品和工具。在遗址一处长方形石砌祭坛中,还出土了一尊青铜双面神像。
年,在阿里唯一的本教寺院古如甲木寺,一辆载重卡车经过寺门时,由于稍稍偏离公路而陷车。司机下车后发现车轮碾过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巨洞,随后寺院的僧人赶来,发现是一座以规整的石块砌成的2米见方的方形墓圹。内置方形箱式木棺,骨架保存较好。随葬遗物包括“王侯”铭文的禽兽纹丝绸残片,以及大量素面褐色丝绸残片、马蹄形木梳、长方形木案、木奁、草编器、钻木取火棒、青铜釜、青铜钵等。
年6月至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对这批墓地进行了测绘和试掘,发掘出了大量青铜器皿、大量殉葬动物骨骼、中原式铁剑及约4厘米见方的微型黄金面具等,与古如甲木寺僧人清理出的器物风格一致。
虽然说现在对于象雄的史料记载还不够完整,令人对它云里雾里,但相信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古老的象雄会慢慢展露真颜。
参考文献:
《西藏地方古代史》
《中国国家地理》第期
《西藏人文地理》-李初初《苍茫的象雄背影》
阿里大环线人之旅15日
??
人文路线
阿里大环线,探访古象雄的遗迹
-END-
文字整理
小怪
图片
小风、王仁丁、小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