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家长问,打了疫苗以后发热,是不是疫苗问题?是不是我家宝宝不适合打疫苗?或是不适合打过之后发热的疫苗?
家长群里就有讨论13价疫苗接种后的发热的问题,无论是进口13价肺炎疫苗,还是其他疫苗,很多家长在选择的时候就会更纠结于,接种之后发热的问题,请看下图这些宝妈的担心。解除这类担心,家长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疫苗是作用的原理
发热是常见的一般副反应
发热并不一定是坏事
疫苗是作用的原理人体的免疫系统,分先天性(我们天生的防御能力)和后天性(我们在接触病原体时形成的)。疫苗是通过减毒或灭活等一系列手段,模拟病原体入侵人体,刺激后天的免疫系统。为了达到预防接种的免疫效果,通过多次临床试验,确保安全性的条件下,测算需要接种几针次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预防接种是一次模拟病原体入侵的过程。病原体入侵人体后有可能造成的一切症状,接种疫苗均有可能发生。而发热是疫苗常见的一般副反应之一。
发热是常见的一般副反应接种后发热,是预防接种副反应中的,最常见的一种情况。一般多为一过性的,也就是宝宝能够很快恢复正常体温,一般不会超过两天。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发热过高,需要考虑是不是偶合其他原因所致,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降温。切勿自行服用退烧药。
发热并不一定是坏事1、体温升高≠发热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才称之为发热。
而正常人体温维持在37℃左右,昼夜波动范围≤1℃。某些生理情况也会出现体温升高,如宝宝大哭、剧烈运动、受到惊吓等,称之为生理性体温升高。这些都不是发热。
2、发热不都是有害的发热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一般38.5以下的体温升高,有利于提高宿主的防御功能,如促进白细胞向感染局部游走和包裹病灶、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等。
所以说,接种一些疫苗后,出现低热现象,不一定都是坏事。起码说明两点。一是,疫苗开始产生作用了,免疫系统对此做出了一些反应,只是反应有些剧烈,造成身体的不适。二是,低热等轻度不适说明疫苗反应,一切尽在掌控中。
3、体温越高≠病情越重
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不能完全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热时间长短也不能完全预测严重细菌感染的总体发生风险。
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心率约增加18次/分。对于发热可能加重病情或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或威胁生命的那些患者,应充分评估退热治疗的获益与风险,不失时机地及时解热。
4、发热超过38.5℃(口温)才能用药物退热吗?年版《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指出: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年版《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指出:对于体温≤39℃的发热,建议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而无需处理发热。
接种疫苗后发热,一般不超过38.5,在此温度之下。建议物理降温,让宝宝自己恢复。不推荐使用退热药物,或是抗病毒抗感染类的药物。但是有个前提,是要看儿童的精神状态,如果萎靡不振,即便是体温不高,也要及时就医;如果精神状态良好,即便是偶尔超过38.5,也无需用药。
综上所述:
接种13价肺炎疫苗后发热,无需过分担心。家长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即便是每次接种之后,都会有些发热等不适现象,也要坚持接种。因为你想,模拟的战斗,尚且这么不容易,如果不接种这种疫苗,没有多次反复地“刷题”。真的这种病原体感染了宝宝,那要受多大的罪?
作者:周月军,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征
稿
如果您热爱写作,如果您是疫苗行业人士,对疫苗相关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或想法,欢迎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