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治疗起源
20世纪30年代微波医学问世。
40-50年代美国医学接纳为治疗新技术。
60-80年代研究用于外辐射治疗骨关节和肌肉炎症疾病,取得显著疗效。
年研制成针状组织辐射加温天线,进入腔道和插入组织辐射相继在医疗实践中出现。近十年医用微波迅猛发展,化学检测、消毒、灭菌、解冻等方面相继应用,成效显著。国内尿道加温治疗前列腺增生取得巨大成果。
1.微波(电磁波)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新型医疗仪器。
2.具有组织加热,治疗时无碳化异味、无出血、无烟尘且精确无误的优点。理疗中操作方便,定位准确,适应症广泛,安全性高等特点。
3.微波热效应/非热效应。
高功率:组织产生高温脱水/凝固炭化。
低功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加速炎症吸收。
微波物理学特性
1、似光性——定位准确
像光线一样集中和传播,良好控制微波。
2、穿透性——强力渗透
照射介质更容易深入组织内部,体表组织2-9cm。
3、非电离性----安全可靠
不改变物质分子(RNA\DNA)内部结构。
热效应特性
1、受热均匀:微波作用于人体脂肪和肌肉的产热之比接近于1﹕1。
2、高度选择治疗:吸收微波能力:病变组织正常组织。
3、标示病变部位:微波辐射38℃-39℃,感觉痛感,辅助标示病变部位。
热效应生物机制
人体钠、钾、钙、碘、铁等多种无机离子,在微波电磁场中吸引、排斥,形成电场方向的振动,互相摩擦产生热。
胶体颗粒吸附周围离子呈电性,在微波场作用下亦产生类似离子的摩擦碰撞运动而产生热。
在微波电磁场下水分子极化,水分子中正电和负电作用中心不重合。发生急剧旋转产生摩擦热。
微波的非热效应作用
1、影响神经纤维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静息电位,促进末梢神经炎恢复
2、压电效应促进骨愈合。
3、减轻皮肤\皮下组织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的生长。
微波的功能
理疗:通过物理因素对局部的直接作用,和神经、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组织修复,因而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过程,达到治病目的。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治疗:用于手术治疗,病变组织吸收微波能量后,迅速升温,使细胞组织瞬间凝固,这种组织的内部加热具有损伤小、不炭化、止血功能强等特点。
微波理疗的优势
治疗范围
康复理疗及骨科:软组织损伤、扭伤、挫伤、肩周炎、滑膜炎、关节炎、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
儿科:小儿肺炎、小儿腹泻;
妇科: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息肉、盆腔积液、痛经、乳腺炎;
皮肤科:腋臭、脚气、各种痣、疣、鸡眼、疱疹、皮肤愈合;
耳鼻喉科:鼻炎、咽喉肿痛、中耳炎、鼻腔息肉、鼻出血、扁桃体化脓
口腔科:牙周脓肿、口腔息肉
泌尿科: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
外科:伤口愈合、痔疮治疗
八大科室,治疗显著!!!!!
微波治疗仪使用禁忌
微波——理疗篇
微波理疗操作注意事项
1、保持皮肤干燥,避免辐射器金属边壁烫伤组织。
2、急性炎症功率调低至5-10W,随后三天调至常规使用。
3、多部位者限一处/日,腰背处探头接触皮肤,头面部用介入探头。
4、阴道/直肠辐射器插入体内,一般功率6-8W。
微波——治疗篇
微波凝固术:是指利用辐射天线直接接触机体组织,在一定范围内产生高温效应,使机体组织变性/坏死/凝固/脱落,达到祛除病变组织。
1、热凝固介入治疗
2、热凝固非介入治疗
微波治疗注意事项
1.探头选择:病变直径<2mm,采用单极探头;直径>1cm,用双极探头。
2.治疗时间:病灶浅,直径<2mm,时间2-3s,直径>1cm,时间5s。
3.治疗功率:如病变面积小/浅,20W;病变面积大/深,30~40W。
4.操作:多发病灶逐一处理。病变皮肤面积较大,治疗一次效果不佳,可进行2~3次治疗。
5.术后处理:创面忌沾水,忌强行剥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