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中华志愿者协会医疗专家志愿者委员会(全国社区医疗志愿服务团)的医生志愿者,他们都是来自北医院的医护们,用坚守岗位、日夜值守的医者仁心,共克时艰、迎接曙光的必胜信心,以及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大爱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道德模范、全国社区医疗志愿服务团团长、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晓艳介绍,志愿团里的专家志愿者有的奔赴武汉抗疫一线、有医院的新冠病房、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及其它临床诊疗一线……还有很多专家利用休息时在线上为患者答疑解惑、帮助患者及医护人员缓解心理压力,开展心理危机干预……
志愿团团长、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晓艳(右)
冲在武汉和首都抗疫战场的“逆行者”
志愿团核心专家、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周翔副主任医师在1月26日就加入了第一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奔赴武汉,担任第一批协和医疗队副队长和联合ICU专家组副组长。凭借在抗击非典、重症管理中的丰富经验,他推行医院的“小组制管理”用于新病区的病人管理、治疗方案,有效改善了治疗效果。
2月4日,周翔在联合ICU污染区超负荷持续工作了8小时,超出正常工作时间4小时限制的一倍,由于身着防护服、呼吸受阻、过于疲惫造成意识恍惚,周翔一头摔倒在地,磕破了眉骨,缝了三针。但是他仍坚持工作,在伤后仅四天就回到了一线。他说:“轻伤不下火线。疫情不退,我没有理由退缩。”
周翔仅仅是志愿团众多疫情阻击战一线“逆行者”的缩影。
“拜别父母,告别妻儿,我将跟随第二批援鄂医疗队赶赴武汉。”这是志愿团医疗志愿者、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李奇在赴武汉抗击疫情前给家里人的留言。他说,打算给即将出生的老二起名“李清冠”,象征着清除冠状病毒必胜的决心。
医院,有一支为抗击新冠疫情新成立的队伍,他们“逆行”相聚——这就是“新冠一科”。志愿团医疗志愿者、该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马小扬就在其中。
马小扬在抗击疫情前沿发来的邮件中写道: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看到了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冲向第一线,看到了患者对我们的信任,看到了各行各业劳动者作出的贡献。我相信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这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战争必将胜利!
坚守保障急需治疗患者的需求
而在发热、急诊等其他临床一线,同样有志愿团医疗志愿者的身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祖国加油!”医院放射科樊文龙就是坚守在在急诊CT一线的大夫,每天筛查疑似病人,所以他上下班不坐地铁,而是长租一个电车,回家后自己单独一个房间隔离,自己吃、自己睡,虽然有时候会憋闷,但是想起自己是一名抗击新冠的战士,就倍感荣耀。
上图依次为:张晓艳、高焱莎、苏俊武、边志民、曾岩、李响、戚小红、高艳青、孙永安、许东梅
首都医院小儿心外科在疫情紧张情况下抢救了四个复杂危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年龄最小的仅10天,体重2.7Kg,如今均恢复良好。“疫情严峻,风险再大,也要救患儿!”志愿团核心专家、首都医院主任苏俊武主任医师说。
志愿团核心专家、中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边志民说,我们科室承担着肿瘤急诊的任务,每天接诊50-80个左右的急诊患者,在保证肿瘤患者医疗需求的同时,也切实做好医护及患者的防护工作。
据志愿团核心专家、中医院营养科主任李响介绍,大年三十、初一,医院的都是非常危重的病人,所以作为营养科大夫,仍需要坚守岗位。提起这段日子,他说,“这时我感觉到与抗击疫情一线同仁们一样的重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患者,健康营养!”
上图依次为:王传林、胡肇衡、赖光辉、潘芳、李莹、周春来、唐文豪、杜巨豹、胡茂荣、王力
“17医院亲历了16位非典肺炎住院患者的救治,医院后,我又被隔离了14天。”志愿团核心专家、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胡肇衡说,医院有多名医护同仁义无反顾驰援武汉,祝愿武汉抗疫前线的战友们注意安全,早日战胜瘟疫,胜利凯旋。
“胜利在前方。”志愿团核心专家、首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李莹说,产科工作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止,新生宝宝总带给人们无限希望。
在医院医院隔离病房,志愿团核心专家、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茂荣对住院病人和一线医务人员进行现场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eiyandzz.com/zlzq/1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