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医特色,传承千年国粹。
三期巧治小儿肺炎发热
近来节气已至大雪,本应该冷缩不出。或降一场雨雪消解秋燥余气。但是每日中午气温却升至十余度,并且干燥异常。此时人们往往是早晨着装厚实,至中午反而热欲脱衣着单。成人尚如此,小儿身体至阳,脱衣尤甚,大多因感寒而热咳嗽。医院呼吸科小儿发热咳嗽者人满为患。我在这段时间内治疗数例肺炎发热咳嗽患儿,均告成功。特将个人经验方及治疗思路整理成文,与同道及爱好者分享。
肺炎是西医病名而发热咳嗽在冬季是中医症状。实际就相当于中医的“冬温”。内经说:冬温者,冬应寒而反温,阳不潜藏民病温也。
今年这个冬天的前期确实有点这样。那么为什么小儿患病较多且病势较重呢?小儿本为纯阳之体,升发之气旺盛,整日手足不闲,运动后汗出易脱衣物,易感寒而咳嗽。冬日毛窍之性闭塞,寒邪束于肌表,不得及时发越,久之化热。加之天气干燥,没有雨雪,天地间疫疠之气(病毒、粉尘、重金属类)滋生,小儿吸入肺中与原有寒气相互转化,形成高热、咳嗽。这时候如果及时治疗,在高热前先用解表宣肺之药,往往能一药而愈。但有很多时候,由于认识不足,反错失这一次治疗机会,或一味用退热消炎针剂,使病情加剧,迁延不愈。退热后病儿热伤肺津,又咳而不愈甚则持续数月。此时西医往往束手。我基于以上情况。根据个人临证经验将此病分为三期治疗,并配以相应方剂加减。
感寒咳嗽期:这是初期,刚刚感受风寒,咳嗽较为明显,次数由少到多,声音由轻到重,有的伴发热(38℃以下),脉浮或滑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腻。当用宣肺解表法。方药如下:
麻黄8——10g杏仁泥6——10g石膏30g
甘草10g荆芥10g牛蒡子10g
苇根20g大青根20g
轻者一付咳即止,重者三付。
寒化发热期:这是中期,由于失治误治,患儿症状较为严重,此时发高热(38℃以上)久而不降,脉浮数或洪大,舌质红、苔白燥。此应当用解肌清热法,兼以宣肺。方药如下:
石膏80——g大青根30g鱼腥草15g
杏仁泥8g苇根10g甘草10g蜜麻黄8g
知母10g粳米一把霜桑叶15g连翘15g
一般服一付后热即慢慢下降,二至三剂后即恢复正常体温。患儿往往在这个时候高热严重,咳嗽频频,医者不可着慌,嘱其将汤药频频服下,一日3次至5次。昼夜循环服用。
津伤恢复期:这一时期,寒邪已解,热势已退,由于高热使小儿肺津大伤。患儿症状是咳嗽,热退或低热不退,肺中痰鸣,或干咳不止。舌质红苔燥或光亮水滑。脉细或滑数。当养阴、润肺止咳。方药如下:
白前10g陈皮8g桔梗8g甘草10g
荆芥10g蜜百部20g姜半夏15g五味子10g
杏仁泥6g麦冬12g淡竹叶8g酒白芍10g
如有汗出较甚者可加桂枝12g,生姜三片,大枣五枚切。一般此方须服3——5服,低热即退、咳嗽即止。总结:小儿肺炎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季节性疾病。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如果治疗及时调摄得当,都能顺利治愈。服药时应当频服,不需按常规服法。如果患儿太小可以将药物浓缩灌服。
百病欣倩丸:凡感冒之不论风寒、风热所引起的发热(38.5℃以下)、鼻塞、咽干、咽痛、咳嗽、流涕,服之及时皆能一药而愈。医武济世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eiyandzz.com/zlzq/5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