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印度,欲得到一些普通的婆罗门的教言,如果没有供养,也是得不到的。
所以按以前印度的规矩,若是没有黄金,根本求不到法,从藏地来说,以前的国王赤松德赞等也向菩提萨埵和布玛目扎等这些高僧大德供养了大量纯金。
而现在一些愚劣的人,没有点滴供养,但却想乞求甚深的教言,如果我给这种人传授了教言,那他自己也不会去珍惜和重视,这样对他也没有什么利益。虽然上师不一定需要这些财产,但从供养发心等方面,上师可以观察了知一个弟子的信心大小。
以前阿底峡尊者来藏地弘法的时候,诸弟子们也是对尊者供养了牛和马等许多贵重物品,当时藏人的邪见比较严重,他们都认为是阿底峡尊者的贪心特别大。有一天,阿日地方的一位姑娘看见阿底峡尊者,生起了信心,于是就将自己身上所佩戴的金银财宝都供养了,但这个姑娘回家以后,她的丈夫为这件事狠狠地打骂她,结果她就跳河了。当时很多人就诽谤阿底峡尊者说:"你看阿底峡的贪心有多大,那个女人也是为了供养阿底峡而死去了。"后来仲敦巴问阿底峡尊者:"您为什么要接受她的供养?"阿底峡尊者说:"因为我接受了她的供养,不久的将来她就会变成我的一个弟子,她也能再见到我的。"后来在阿底峡尊者还没有圆寂的时候,这位姑娘就转世成为了仲敦巴的一位大弟子。所以有些高僧大德接受供养也是具有很多外内密的意义。
其实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要想让上师欢喜,也不一定要供养财物。比如昨天我平时传法用的录音机坏了,今天有个喇嘛就给我拿来了一个,现在我确确实实生起了无比的欢喜。此录音机是这个喇嘛以前到汉地去的时候买的,他对它特别执著,好象一天都没有用过,但今天我传法时却很需要他的这个录音机。所以对上师不一定要供养财产,有时上师是否生欢喜心与弟子的行为有密切的关系,比如今天这个喇嘛若给我供养一斤黄金,我不一定很欢喜,但有时侯与上师的意愿比较相应的一些行为和言词却事关重要。本来具有法相的这些上师已经舍弃了今世,他们对弟子供养的财富并不一定欢喜,但为了观察弟子的根基和抉择弟子是否是真正的法器,他们需要看看弟子是对上师怎样供养的,又是怎样为上师做事情的,是如何对上师生欢喜心的等等,这些都应该观察。所以如果没有一点供养,最好不要给他传讲窍诀。
有些弟子在供养上师时,好象连一块银币也舍不得。他把银币拿出来又放进去,又拿出来,心里说这是古代的银币啊,价值特别昂贵,我真是舍不得。对财富特别贪执舍不得的这种人肯定不是优良的法器,因为他对财产执著而对教言不重视,因此不能对他传授甚深的窍诀。若是为了教言供养了贵重的财物或是受了相当的苦行,那将来就会认为此教言自己曾经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才得到,以后对这个教言也会珍重爱惜,不会虚耗的。 (以前我确实没有什么财产,若经常要用财物来供养上师,我就没有这种经济能力。比如我在石渠求学的时候,当时我的财物全部加起来也超不过几百块钱,但我自己把这些财产确实全都供养过上师,后来在拉智仁波切上师面前也是供养过自己的全部财产。所以我个人在上师面前一方面作过财供养,一方面也作了一些修法的供养,这样最后自己也是获得了这些显密教法的窍诀。) 在自己具有财产的时候,应该观想这些财产实际上就象是闪电一样,不值得以此为依托,它没有什么真实和长久的可靠性,最多也只能解决今生的一些饮食而已。自己的金银财宝也并没有什么好珍惜的,比如我们有时候觉得珊瑚松耳石等这些珠宝珍稀贵重,但这也是人的一种分别念,实际上它们跟一块石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为了得到甚深的教言,为了报答传承上师的恩德,供养诸佛菩萨或是供养上师不但应该而且也有巨大的功德,如此自己也会懂得教言的价值,当然在金刚道友面前作会供或是供斋也有相当大的功德。因此教言非常珍贵,我们有智慧的人也应该要知道自己是在哪一位上师面前得到过教言,对于这个教言必须要珍惜,为了它应该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这样上师的加持就会融入自己的心间。”
愿莲花生大士为主的传承上师一切大自在,
愿具德善知识法体安康,弘法事业大自在,
愿我们法王如意宝的传承弟子个个大自在,
愿正法久住于世间,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怀业年的双十二,
一起开始共修亿万遍“大自在祈祷文”,
让大家富贵吉祥大自在!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eiyandzz.com/zqgfy/10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