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
儿保健小课堂
幼儿手足口病及
疱疹性咽峡炎
的科学预防与护理
导
语
在幼儿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中,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最为常见,那么这两种疾病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一起来跟萱萱老师学习一下吧!
一、幼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中的丙类传染病(按乙类管理),多发生于学龄前幼儿。
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膝盖、臀部和肛周等处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病情较轻。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
4
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
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毛巾、手绢、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等引起传播;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彻底也可造成疾病的传播。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一般治疗:配合医生,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卫生、勤洗手、勤洗澡。
2、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传播的机会。
3、适量运动,睡眠充足,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与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经常清洗并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二、幼儿疱疹性咽峡炎
病毒性疱疹是一类出疱疹疾病的总称,包括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等。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这种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是柯萨奇a组病毒,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流行性感冒,肺炎,流行性脑膜炎,也可单独的发生。
幼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是什么?
在患上疱疹性咽峡炎以后,儿童会出现口腔粘膜疱疹,高热,咽痛,厌食,流口水,呕吐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
1.呼吸道飞沫,
2.胃肠道(粪-口途径)
3.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另外,患儿和隐性感染者都是重要的传染源。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与护理
1、如发现患病应立即就医,注意隔离;
2、多喝水,同时要注意休息。
3、定期的开窗通风,可以出来多晒晒太阳。
4、注意手卫生消毒。
5、注意口腔的护理,保持干燥卫生清洁,不要吃辛辣酸甜刺激性的食物。一般疗程为一周左右,彻底痊愈以后就可以解除隔离。
幼儿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
1、避免孩子接触到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以及携带的病毒;
2、平时注意孩子的日常卫生习惯,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3、幼儿用的勺子,筷子要定期进行清理消毒;
4、在疾病流行的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口过于密集的地方。
传染病防控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配合,家长们,让我们齐心协力,呵护宝贝们度过一个美好的季节!
点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eiyandzz.com/zqgfy/8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