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儿肺炎的症状 > 小儿肺炎护理 > 正文 > 正文

交给我,保证她活深圳医疗版狂飙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12 20:12:54

2个月前,当“深圳卫健委”发文说,准备拍一部医疗版《狂飙》时,不知道你们信不信,

反正我自己是不信的。

原因很简单,你深圳有张颂文吗?有大嫂吗?有徐江吗?

不可能!

张颂文是韶关的。

2个月后,我宣布收回这句“不可能”。

4月29日晚,深圳版《狂飙》——《闪闪的儿科医生》开播第一集,40多分钟刷下来,一股熟悉的气息直冲鼻孔:

《狂飙》的“江湖气”。

我嚓,这不是大佬徐江吗?瞧这凌厉的眼神。

徐江喜欢插袋,我们的医生大佬:同款!

哈哈哈,以上对比,纯属“诽谤”。

二人真正相通的,是气场。

实力过硬、自信心爆棚的人,才会有的强大气场。

这位医生大佬,可不是一般人。

陈欣欣,目前全国公认小儿心脏手术做得最好的五个人,他是其中一个。

做心脏外科医生37年,手术超过1万1千例,成功率98.5%以上。

徐江有句名言,放在他身上特别对味:

说屁话没用,把孩子救活最重要。

不是我吹,看过的人,都会对大佬的“霸气”上头。

对家属“简单粗暴”?

“我有意为之”

《闪闪的儿科医生》不是电视剧,而是纪实观察节目,类似于:

纪录片。

节目组将镜头对准广东医院——医院,全天24小时“无介入”拍摄,医院里最真实的一面,原汁原味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一个出场的,就是陈欣欣所在的胸心外科。

他是这里的特聘专家教授、“带头大哥”。

这一天他出门诊,来了对30多岁的夫妻,妻子第一次怀孕,23周,来咨询孩子要不要留。

她产检时查出胎儿有“心脏房室间隔缺损”(部分型的),也就是心脏内部的“房间门”关不严,血液会返流、乱窜。

陈医生评估后叫她不用担心,可以等孩子出生后,6个月-1岁之间来找他做手术。最复杂的手术9分,这个孩子应该算2分:

成功率,99.5%。

孕妇有点迟疑:有没有后遗症?

答: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跟正常人一样。

……

他耐心解答了每一个疑问后,夫妻俩还是犹豫不决。

孕妇:孩子(做过手术),上学被学校拒掉怎么办?

答:跟正常人一样,听懂没有?你干嘛ta干嘛。

问:不用跟学校报备吗?

答:我都治好了,报什么备?

……

简单直接,但句句在理。旁边的孟保英医生频频点头。

孕妇还是无法决定,摊开双手,又絮絮叨叨开始重复刚才的问题。

陈医生一下打断她:你听我讲完!

看着有点“粗暴”?

陈医生却说:

这是一种策略,我有意为之。

“我看过3万多个患者,这对夫妻的纠结程度超过了99%的人。有时候,我们要‘软硬兼施’,先把他镇住,气势上压倒,然后慢慢跟他讲,讲最关键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你一味地温柔,他可能3个小时都讲不了正题。”

“狂飙”公里

他从徐州将1岁女宝接到深圳

“飙”起来的不只有陈欣欣,还有他的搭档们。

医院胸心外科的孩子,很多来自外地,有不少是命悬一线的“江湖救急”。

就像1岁3个月的东北女宝宝,恩希。

她28周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又有先天性心脏病,出生后3个多月里,基本住在NICU里,没脱过呼吸机,期间父母带着她“打救护车”到处求医,东北老家锦州,到沈阳,再到北京,前后跑了5家医院,光花在救护车、高铁转运上的钱,就在5万以上。

由于肺部太弱,宝宝在北京只做了个“缓解“手术(肺动脉环扎)。

今年2月,恩希的症状加重,一哭就嘴唇发紫,父母听网友介绍,带着她又从老家去了徐州求医。

徐州那边的医生很快意识到,孩子不单是肺的问题,还有心脏的问题也急需解决。

他帮家长联系了北方的多个心脏专家,对方都不敢接,“肺太差了,手术风险太高”。

最后,他想起了一个深圳的同行:

对心和肺都很熟悉的梁穗新,医院新生儿科的重症专家。

在儿童心脏手术中,他是那个“外科医生背后的男人”,除了手术环节,孩子都由他接管。

在徐州的NICU里,恩希80%的呼吸都要靠有创呼吸机来支撑。别说来深圳手术,出NICU的门口都难。

梁穗新决定亲自出马,去徐州接她过来。

这是单程超过公里的“狂飙”。

去到才发现,孩子的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血氧饱和度已经掉到了危险的65%(正常人应该在95%以上),严重肺炎让她的肺就像吸满了水的海绵,已经没什么空间用来交换氧气,也就是说,她严重缺氧。

这种情况下,去进行千里转运,很容易中途出事。

但不转,孩子就没有机会了:

只能放手一搏。

梁穗新立即接手,调整用药、呼吸机参数。第二天,惊喜来了。恩希的血氧饱和度升到了80%以上。

早上9点,高铁呼啸着从徐州出发,晚上7点,安全抵达深圳北站。

公里,在梁穗新参加过的多例危重患儿转运中,这是最远的一次。

高启强VS徐江

医院的内外科“江湖”

恩希抵深当晚,胸心外科大佬陈欣欣赶紧去看了她一家三口。

他感慨,孩子能活到现在,算是一个奇迹:

“不做手术,90%的孩子已经自然死亡了。”

3个人站在病房走廊里,陈医生一针见血:

“只要不做心脏手术,孩子的缺氧、肺炎,永远不会好,慢慢就把孩子拖死了。”

第二天,医院立即举行了多学科会诊。

新生儿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超声科、放射科的专家展开“唇枪舌剑”。

一条通道把阶梯会议室劈成左右两部分。

不知是不是“默契”,“动嘴”的医生都坐在了左边,右边全是胸心外科,一群“动刀”的医生。

这条通道,一时成了内科和外科的“楚河汉界”。

在医疗圈里,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是风格迥异的两个群体,一个静如松,一个行如风。

网上有很多段子,调侃内科和外科医生之间那点心照不宣的“鄙视链”。

在很多影视剧和老百姓心中,“一刀见效”的外科医生更加“立竿见影”,气势上也压内科医生一头。

回到医院的会诊大厅里,“外科佬”陈欣欣正占据着“上风”。

他把眼镜摘下来拿在手上,向对面的“内科佬”放话:

“梁穗新,你是慢肺专家,你把她接回来的,你要负责到底!”

全场人被逗得哄堂大笑。

此时此刻,梁穗新一脸羞涩,陈欣欣瞪圆双眼,像极了刚出道的高启强VS徐江。

“交给我,保证她活!”

不装了,以上“内外科PK”都是表象。

真相是,“60后”老大陈欣欣正用他的独特方式,向“70后”晚辈梁穗新“求助”。

在医院新生儿科,梁穗新负责新生儿围手术期的管理,这属于:

重症中的重症。

啥叫围手术期管理?

一个早产儿,手术前、手术后的事都归他管,由他“包圆”。外科医生主要负责中间的“开刀”部分。

具体到恩希这个女宝宝,因为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功能只有50分(正常人算分),肺里全是炎症,“就像一个烂尾楼”。

如果这个时候开刀做心脏手术,后果大概率不好,术后只能靠昂贵的ECMO续命,但也撑不了多久(ECMO是最高级的人工心肺机,能暂时代替心、肺)。

所以,老大陈欣欣“恳请”梁穗新,尽快把宝宝的肺炎控制住,把肺功能改善一点,争取手术机会。

之后的事:

“交给我,我保证她活!”

B站网友:

“‘我保证他活’,眼泪一下子掉下来了”

“不愧是大佬,敢说出保证二字”

“榜一大哥,就是霸气!”

“这样的医生好有安全感”

“压力山大”的梁穗新,带领ICU医护团队进行了一顿操作,找更合适的消炎药,俯卧位通气,每天拍背震荡排痰……尽量把“烂尾楼”里还能用的房间——好的肺泡利用起来,促进自主呼吸。

一个星期后,“梁伯伯”完成了任务。恩希撤下了有创呼吸机,能自己出50%的力去完成呼吸了。

全院举行第二次会诊,认为手术条件已经具备。

在家属谈话室里,陈欣欣问了恩希父母一个“终极问题”,孩子辗转多地来到这里,就是终点站了。

“如果孩子最终没保住,你们能接受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陈欣欣说:

“好,那我们就做最坏的准备,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信任,比黄金更宝贵。

手术室门关上时,恩希妈妈一头扎进丈夫的怀里,泣不成声。一瞬间,这一年多来的种种煎熬涌上心头:夫妻在北京的旅馆里抱着哭,一看到医生来电话,心就发抖……

“所有的心酸,就为了这个手术机会……”

无影灯下,薄如柳叶的刀尖划开恩希的胸口,体外循环建立,血液的泵出、回流、氧气交换被机器接管,心、肺被“腾了出来”。

主刀医生陈欣欣进场,戴上头灯、双手握拳合十、调准灯光位置,开始带领团队互相配合,在鸡蛋大的心脏上穿针引线。

4个小时后,四个关键步骤全部完成,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被修复,仪器测试显示,宝宝的心脏功能明显好转。

“一助”王鹏程医生走出手术室:

“比我们预想的要顺利!”

守候在外的父母长舒一口气。

随后,恩希立即被送进梁穗新掌管的ICU。

到了第三天,他成功“躲过”感染关,基本停用所有药物,被转入普通病房。

B站网友:

“第二次生命啊,就像从产房里推出来”

妈妈终于能抱起她了,像捡回了一块宝玉,小心翼翼,又止不住的兴奋:

“妈妈抱,妈妈抱,是妈妈。爸爸,你看看,她看你呢……”

“来,击掌了,还会不会了?”

恩希眯着双眼,鼻子和嘴巴还连着管子,好像没有反应。

2秒后,一只肉呼呼的小手努力地扬起了起来,伸向了妈妈的手掌。

绷不住了!

加油,恩希宝贝,这回就好好长大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oerfeiyandzz.com/fyhl/11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小儿肺炎的症状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