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小儿肺炎的症状 > 小儿肺炎症状 > 正文 > 正文

名家讲堂薛伯寿,治疗咳嗽莫忘疏肝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18/4/6 9:23:17

导读:

“杏林树下”继近期推出“名方推介”专栏后,应广大医友请求,将陆续推出“名家讲堂”栏目。”杏林树下“不定期邀请知名老中医的亲传弟子或老中医本人,就其学术思想精华或在某一学术领域的独到见解、经验作一简要介绍,旨在引导广大医友继承前贤之学,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欢迎广大医友赐稿,并提出建议和批评。

名家简介:

薛伯寿,男,主任医师,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弟子,其全面继承先师医德作风及学术医疗经验。在敬爱的周总理亲自关怀下,整理编写《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这两本书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医院,擅长经方治疗内伤及外感诸病。

《丁甘仁医案》谓:“肺体属金,譬若悬钟,鸣声在钟,撞钟在木”,指出了咳嗽治疗应注意调治肺、肝二脏。秦伯未也明确指出:“治肺止咳,佐以调肝”。中医理论认为:肺与肝的关系密切,首先,肺其气肃降;肝其气升发共同维持气机之升降。肝藏血,调节全身之血;肺主气,治理一身之气。肝肺二脏一气一血,对调畅气血至关重要。其次,二者在经络上相联,如《灵枢经脉篇》:“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可见肝与肺密切相关,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影响。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升发与肃降互相制约,互相协调,才能维持人体气机升降功能正常运行。

受此理论影响,薛伯寿也认为,治疗咳嗽应注意调肝,调理气机,小儿尤其如此。

调肝常可选用四逆散,四逆散首见于《伤寒论》的少阴病中:“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4味药组成,能疏肝理脾,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故为疏肝理气之良方。该方组药简单,配伍合理,柴胡白芍散收兼顾,柴胡枳实升降并用,条畅气机,佐甘草以缓肝之气,成为许多疏肝理气方剂的基础方。薛伯寿教授认为此方应用甚广,宜灵活应用,可有简便验廉之境。如薛老在临床中常用该方加减治疗外感、内伤咳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伤寒论》条有咳加五味子、干姜,薛老常加半夏、细辛,主慢性咳嗽有痰饮之治;外感咳嗽后期调治,则合宣透清肃之品。

典型病例:

张某,男,5岁。-7-14初诊。肺炎后调理,咳嗽,咽中有痰,曾高热2日,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应用红霉素,出现腹痛,纳少,易呕吐,面青,型瘦,脉弦滑,中医诊断为咳嗽,辨证为肺热咳嗽、气机不畅。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调肝。

处方:柴胡8、枳壳6、炒白芍8、炙甘草6、桑叶6、杏仁8、桔梗6、前胡8、浙贝母6、生石膏15、芦根15、白茅根15、杷叶6,5剂。

-7-19日诊:药后咳嗽明显好转,痰不多,鼻堵,涕少,睡眠不安,纳少,大便偏干已减,2天1次,喜食鸡蛋,舌尖红点,苔。白方药:白芷6、白蒺藜6、防风6、蝉衣4、乌梅1枚、连翘8、焦三仙各10,7剂。

-7-26日诊:咳嗽明显再减,基本已不咳,纳食增加。主要前来治疗多动,眠少不安,睡眠咬牙,不敢饮水,饮水即尿,胆小,舌质淡红,苔根厚腻。以滋肾疏肝法,处以六味地黄丸合小柴胡汤,方药:熟地10、山萸肉5、山药5、获苓5、泽泻5、丹皮4、柴胡8、黄芩6、法半夏6、炙甘草6、生姜2片、大枣4枚、党参6、砂仁2。治疗后体质改善,诸证控制。

本病机应为肺失清肃,内有气机不畅。治疗清热宣肺止咳,兼疏肝理气。方中桑叶疏风清热,杏仁宣降肺气,柴胡疏肝理气,伍白芍敛肺止咳,枳壳宽胸利气,生石膏清肺热,加入杷叶、前胡、浙贝母、梧梗等祛风化痰止咳,使肺痰热得清化,肝气得以条达,肺气自平,咳嗽减轻,后补肾调理肠胃,以竟全功。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eifanluoer.com/fyzz/218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小儿肺炎的症状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