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视频
到底什么是“眩晕”呢?阳光融和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眩晕诊疗中心带头人逄锦晶:头晕、眩晕占门诊患者主诉中的第二位,大约有一半的病人因为“晕”来就诊。“晕”的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但近年来,随着熬夜人群、低头族越来越多,一大批年轻人也加入了“晕”的行列。什么是眩晕呢,首先这个“眩”,字面意思是眼花、看东西不清楚。眩晕,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位或平衡障碍,是一种身体运动的幻觉,表现为周围环境和(或)自身选择,或者头重脚轻感、身体摇摆不稳等等。眩晕就像咳嗽、发热一样,是一种症状,它的背后有某种潜在的疾病,需要专业的医生来诊断治疗。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到很多人说“头晕”,还有人说“晕倒了”,那“头晕”、“眩晕”和“晕倒”是一种情况吗?阳光融和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眩晕诊疗中心带头人逄锦晶:头晕的范围很广,与晕有关的就可以说头晕。比如高血压患者发病时头昏脑涨的感觉,睡眠不足以及饮酒过量所造成的昏沉沉的感觉等,都称之为“头晕”。而那些久蹲、久坐突然站立后出现的双眼发黑、眼冒金星或者因某种情况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突然猝倒,属于“晕厥”。“眩晕”是指患者发病时有天旋地转、晃晃悠悠(如坐舟车)的感觉。症状严重时会有漂浮、房屋摆动等感觉,患者两眼紧闭,双手紧握床沿,唯恐从床上掉下来。且伴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全身冷汗等。眩晕症状虽重,但患者意识清醒。从范围上严格的说,头晕包括眩晕,而眩晕不能反过来说成是头晕。看来“头晕”、“眩晕”的发作是不一样的,对于没有医学知识的患者来说很难判断病情严重与否,到医院后也一头雾水,那发生眩晕应该就诊哪些科室呢?阳光融和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眩晕诊疗中心带头人逄锦晶:很多病人都有这样的困惑,发生眩晕时很焦急,医院,但却不知道看哪个科室。其实,眩晕的诊断是极其复杂的,涉及神经内科、眼耳鼻喉科、骨科、临床心理科、心内科等多个学科的。眩晕的病因虽多,但以中枢性眩晕最为危急。因此,假如发生了头晕、眩晕症状,如果症状剧烈不能活动,或伴恶心、呕吐、心慌等不适,立即拨打就诊。其次,眩晕患者往往今天看这个科,明天看那个科,到处看,导致的结果是眩晕病因不明,治疗效果也不甚满意。鉴于中枢性眩晕的严重性,考虑到老年人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我建议首先选择神经内科或者眩晕科。因为眩晕涉及的科室众多,医院成立了眩晕诊疗中心,该中心以神经内科为主,联合耳鼻喉科、骨科、心内科等多个科室的成立眩晕MDT门诊,配备最先进的眩晕诊查设备,实现了眩晕患者的“集中论治”,使眩晕的治疗更科学化、系统化、精准化,让患者在一个科室就可以得到诊断加治疗的一体化服务!我们知道了眩晕是什么病,医院后去哪一个科室,我想替大家问一下就诊后,需要向医生提供哪些信息?阳光融和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眩晕诊疗中心带头人逄锦晶:您问的很好,很多病人来诊后反复说恶心、呕吐或心慌,这可能是患者最痛苦的感觉,但却不是最初发病的症状。对眩晕来说有一句话叫“病史为王”,准确病史的提供可以帮助医生快速的了解病情,做出判断。除了病人自身的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要告知外,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我总结了一句顺口溜,叫“家、中、时、有(诱)、耳、晕”。①“家”:有无头痛、头晕的家族史。②“中”:中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口角歪斜、肢体麻木、活动无力,说话不流利,饮水呛咳等等。③“时”:第一次出现头晕的时间、发作次数,每次持续的大概时间。④“诱(有)”,就是“诱因”,什么情况下出现眩晕,或者眩晕前有什么身体不适,比如感冒、腹泻、头痛、劳累、服药史等。⑤“耳”:就是耳朵的症状,有没有耳鸣、听力下降、耳朵发闷发涨,有没有中耳炎、耳朵流脓,有没有疱疹。⑥“晕”:就是患者自身晕的感觉,能不能走路,有没有旋转感、晃动感等等。引起眩晕的疾病多吗?对身体危害大不大?老百姓如何区分?阳光融和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眩晕诊疗中心带头人逄锦晶: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引起眩晕的疾病达70多种,分为两大类,中枢性和周围性。首先,所有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称为中枢性眩晕,占眩晕的25%,常见的有后循环缺血、脑出血、脑梗死、脑炎、脑干肿瘤、癫痫等。其次,中枢之外的眩晕均称为周围性眩晕,约占眩晕的75%,常见的疾病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低血糖、甲亢、慢性酒精性中毒等,其中耳石症是所有眩晕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约占20%-30%,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50%。眩晕虽然是件小事,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尤其是中枢性眩晕,甚至会引起生命危险。所以,在这里我提醒广大观众朋友,如果一旦出现眩晕的症状,医院就诊。今年五月初,市民庄女士在家人的陪医院就诊。据庄女士介绍,她在四月中旬突然出现了头晕的症状,严重时头晕目眩,什么也干不了。门诊过程中,医生根据庄女士的发病情况并结合相关的检查后,怀疑她是患上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耳石症”。阳光融和医院医院神经内三科、眩晕诊疗中心主任逄锦晶介绍,针对庄女士的情况,眩晕诊疗中心医护团队为她制定了仪器复位法治疗加药物治疗的方案,并且配合前庭功能操进行康复锻炼。庄女士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很高,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来院复诊检查情况也非常好。庄女士:“浑身觉得轻松舒畅,坚持每天来做这个机器,现在完全没有这个症状了。”再次提醒广大观众朋友如果发生了眩晕,医院治疗是最明智、最有利于健康的选择。刚才短片中的这位庄女士,患上的是眩晕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耳石症”,那什么是“耳石症”,是耳朵里长石头了吗?阳光融和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眩晕诊疗中心带头人逄锦晶:耳石症是一个通俗叫法,它的医学名称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虽然名字很长,但我一说大家就会明白。“良性”——就是能治好、对生命的威胁很小。“阵发性”——就是一阵一阵的,持续时间很短。“位置性”——就是特定的头部位置或动作引发症状。“眩晕”——就是感觉自己在旋转或者周围环境在旋转。耳石是真实存在的,注意耳石不是“耳屎”。耳石在我们的“内耳”中,它是一种碳酸钙晶体。内耳在我们耳朵后上方,被头骨包围,帮助维持身体的平衡和运动。“耳石症”的发作是由于耳石从正常位置脱落引起的,脱落后他们四处漂浮或黏在不合适的位置(嵴帽),引发出强烈的眩晕症状。耳石症的发生往往没有预兆、来势凶猛。但通过病史询问多少能找到引发耳石症的蛛丝马迹,常见的有头部外伤、情绪波动、熬夜劳累等。原来耳石是真实存在的,在人的“内耳”里面!那么,耳石症有哪些特点?阳光融和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眩晕诊疗中心带头人逄锦晶:耳石症很常见,每个人对耳石症的体验不同,但都有共同的症状,耳石症的特点我总结了三个字,叫“短、动、床”。“短”——眩晕持续时间短,大约1分钟左右。“动li”——因为某一个动作诱发眩晕,而发病后又不敢活动。“床”——耳石症与头的位置有关,大部分人发病是在起卧、翻身时出现。如果症状符合以上三点,就高度怀疑耳石症的发生,建议及时医院就诊。看来耳石症是很有特点的一个疾病,有没有针对耳石症的检查?阳光融和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眩晕诊疗中心带头人逄锦晶:耳石症是很有特点的一种疾病,除了基本的查体、影像学检查外,针对性的检查包括“变位和前庭”两大方面:①变位试验:变位试验包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为的”,由医生变换病人身体实现“坐、转、躺、头下垂”一连贯、快速的动作,根据患者体征明确诊断。另外一种是“机械的”,临床中有一部分耳石症很复杂、不典型,还有很多人颈腰椎不好,或体型肥胖,或关节僵硬、活动困难,对于这一类病人我们应用最先进的“眩晕综合诊疗系统”来检查诊断并能同时治疗。“机械方式”的优点是方便、安全,不需要剧烈的身体运动,而且机器量化是对传统手法的精准呈现,既能验证医生的检查结果,又能一次性上机完成诊断和治疗,让眩晕的诊断更精准、科学。②前庭功能检查:前庭功能是什么,通俗易懂的说就是维持人平衡和运动的重要功能。我们眩晕诊疗中心配备了“眩晕综合诊疗系统”、“眼球震颤描记仪”和“平衡检测仪”等先进设备,能全方位评估患者的前庭功能是否减退、左右两侧是否对称,从而实施精准治疗、科学康复。那耳石症怎么治疗,能治愈吗?阳光融和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眩晕诊疗中心带头人逄锦晶:耳石症是一种良性的疾病,被称为“能治愈的眩晕”,因此建议尽早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耳石复位:这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法变换体位,使掉出来的耳石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第二、前庭康复治疗:前庭功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可获得性”,通过康复治疗和训练能改善甚至增强。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时常看到的飞行员旋转训练,就是为了增强前庭功能。前庭功能的康复治疗我们还应用在晕车、晕船等晕动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另外还有相关的药物治疗、心理精神治疗,总体来说一个原则:急性期减轻痛苦,缓解期去除病根,稳定期提高功能。您说耳石症最重要的治理方式是复位治疗,复位治疗的效果如何,复位后有什么注意事项?阳光融和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眩晕诊疗中心带头人逄锦晶:根据临床统计,一次复位成功率80%左右,少数患者可能会复发,复发率在4%-7%,复发后的治疗仍以复位为主。复位治疗后,患者要尽量休息,保证睡眠,24小时内相对固定头位,避免向患侧倾斜,严禁剧烈活动头部、做颈部按摩等。对眩晕来说,不管是检查、诊断、治疗还是康复,都需要精湛的专业知识、合理的辅助检查、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做到了以上几点,我们就能“晕”筹帷幄、药到病除!通过您的讲解,我们对眩晕和耳石症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很多时候眩晕的发作是无预兆的,当发生眩晕时患者应该怎么做或者注意什么?阳光融和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眩晕诊疗中心带头人逄锦晶:对患者来说,发生眩晕时最重要的保证自身安全,减少眩晕发作带来的其他伤害,我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简称为“停、救、稳”,具体如下:“停”——发作时立即减慢或者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紧靠能帮助你维持平衡的物体,如墙、椅子等,等待救援或者症状缓解。“救”——想尽一切办法求救,大声呼喊家人、同事,及时拨打,头固定不动的情况下单纯缓慢的坐、站甚至是走是可以的。“稳”——在能活动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重心,维持坐、躺或趴的体位,减少跌倒的发生,因为跌倒会带来严重的身体创伤。如果发生了严重的跌倒事件,我建议不要太急于起身,以防止出现二次损伤。周围的人要尽全力帮助病人,除以上情况外,如患者有呕吐,帮助患者侧身,避免误吸呛咳引发窒息等等。“上攻治未病,不治已病。”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终生学习!
编导:马金钊
编辑:郑敏赵光明
新媒体编辑:刘晓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